构建长效机制治理欠薪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网公布了一批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这些被列入黑名单的“老赖”中,超半数源自工程建设行业。尽管针对工程建设等领域的欠薪整治行动已持续多年,但每年的曝光名单上总有新面孔,亟需深入研究解决。
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确保按时足额获得劳动报酬,我国采取了强化劳动合同签订、推行实名制管理、设立工资专用账户、缴纳工资保证金以及实行施工总承包单位代发工资等措施,力求封堵制度漏洞,成效显著。然而,从年年出现的欠薪事件中不难看出,根治农民工欠薪问题依然任重道远。
探究欠薪根源,其复杂性不容忽视。一方面,部分地区仍存在未批先建、垫资施工等乱象,一旦资金链断裂或施工单位管理不善,容易导致工程款无法及时结算,农民工工资拖欠随之而来。另一方面,建筑市场中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为无故拖欠、恶意欠薪提供了土壤。
随着工资结算高峰期的到来,包括北京、河北、陕西、四川等多地已紧锣密鼓地部署了2024年治理欠薪冬季行动方案,以工程建设领域为重点,采取超常规举措,力求在2025年春节前全部办结所有查实的欠薪案件。为此,多地利用信息化平台提前介入、化解矛盾,对重点企业和项目进行全面清查,并要求政府、国企项目优先清偿,以破解“连环欠”难题。
在实施过程中,应精准甄别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对于恶意欠薪行为,必须采取“零容忍”态度,相关部门应及时收集证据,落实行刑衔接机制,依法严厉打击犯罪行为。而对于因生产经营困难等原因导致的暂时欠薪,则应积极落实涉企帮扶政策,促成劳企双方达成支付协议,并跟踪落实,限时解决。
同时,当农民工面临短时间内无法拿到工资的困境时,相关部门应及时伸出援手,对基本生活困难的农民工,可调用工资保证金、应急周转金等方式予以保障。对于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困难的农民工,也应按规定给予临时救助,确保兜底保障到位。
治理欠薪问题应成为常态化的工作。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需严格落实已出台的规章制度,精准施策,对制度落实不到位的经营主体责令限期整改。此外,还需进一步完善根治欠薪的长效机制,加强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等建设,统筹解决欠薪问题,严防新的拖欠现象出现。(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敖蓉)
热点资讯
- 国足选帅举步维艰,外教传闻遭打脸,11月热身再蒙阴影
- 祝贺苏州布格特荣登央视展播品牌_婴儿_产品_母婴
- 赖清德之流才是台湾社会的“杂质”_言论_主流_彰化县
- 恒生汽车ETF: 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关于旗下部分深交所上市基金变更场内简称的公告
- 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80千米
- 四通搬家|五一劳动节,致敬每一位劳动人民!
- 言情小说《强势锁婚:傅少的冷情娇妻》私藏名场面狂刷百遍看不腻!
- 不愧是央视门面!马凡舒生活照曝光,一双大长腿相当完美
- 1984年,87岁的叶剑英病情危急,中央指示:立刻请钟南山到北京
- 构建长效机制治理欠薪
